2016年新年伊始,主管天津中电华利电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利集团)知识产权工作的项目部经理王金兰就收到了消息,华利集团董事长范金山决定全面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预算。王金兰表示,这是因为在2015年中项目部围绕企业核心研发方向开展了专利导航工作。得益于这项工作的引导,仅仅是围绕“CKX6空气绝缘母线槽”一项产品,前瞻性的专利战略和合理的专利布局就为企业带来了2000万元的收益。于是,这进一步坚定了企业高层依靠知识产权实现转型升级的决心。
从乡镇作坊式的工厂蜕变为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的创新型民营企业,华利集团走过的这条依靠知识产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实际上也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转化运用,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中既有企业自发进行的专利导航,也有政府部门协助开展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还有同行企业间形成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其目标,都是让知识产权真正能够“落地生金”,为企业的发展“添财”,为产业的转型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取胜之匙”。
专利导航:
“嵌入式”的信息服务
王金兰表示,华利集团能够顺利地通过专利导航工作为企业发展带来“真金白银”,离不开相关部门近年来在专利信息利用等工作上的政策引导,而“嵌入式”的信息服务,正是我国开展专利导航最重要的工作理念之一。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支撑有效的工作机制。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3年当年就确定了8个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5家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及35家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此后,围绕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作为专利导航工作实施主体的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探索。
以武汉为例,2013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被确定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产业集聚区之一,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武汉市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飞公司)的知识产权事务负责人感触颇深,对记者表示:“为适应光纤市场需求,长飞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一起进行了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并且逐一比对了竞争对手的技术方案,最终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不仅克服了传统光纤弯曲半径变小、信号衰减变大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新型光纤比普通光纤售价高出一倍,其成本却相差不多,这让长飞公司在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浪潮中抓住了新的机遇。”
与武汉的情况类似,北京中关村的移动互联、苏州工业园的纳米技术、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在近3年的时间里,全国的几十家专利导航、协同运用和专利运营试点单位基本建立起了专利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其中,参与试点工作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转让或许可专利近5000件,运营收入超过了10亿元,真正实现了专利“添财”的目的。
分析评议:
“快准稳”的价值评估
2013年春节前,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润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原来,企业的一个“钽的多孔材料开发与医学应用项目”获得了科技部2000万元的重点项目资金支持。“这个项目前期投入30万元开展的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润泽有关负责人表示,30万元投入和2000万元回报,这样的对比显示出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在企业核心技术“落地生金”过程中的重要性。
“重庆市自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启动以来,累计为数千家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为企业节约了开发经费数亿元,避免侵权和技术引进损失近10亿元,企业的新增产值和出口均以数十亿计。”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江苏泰州,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重点则聚焦于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创新人才的落户上。“近年来,从海外人才引进到企业核准、备案投资,从重大技术攻关到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评议制度的引入为更好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奠定了基础。”泰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黄雨祥说。从美国归国创办硕世生物的张旭在不到5年时间里拥有了10件发明专利,入选国家第8批“千人计划”名单;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马启元归国创办的美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外专利15件,打破了跨国公司对相关领域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在黄雨祥的介绍中,近年来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在泰州重点发展的生物医 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知识产权工作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有益尝试。”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认为,在以知识产权为焦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引入到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企业经营的管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提高决策质量、优化管理水平和提升创新效率的作用,实现引导企业从“微笑曲线”的低端向高端上溯的重要发展目标。
产业联盟:
“守转攻”的集团作战
“这150余件发明专利就覆盖了124个国家和地区。”北京畿晋庆三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畿晋庆公司)首席科学家丘小庆的话,是对企业所在的北京新型抗生素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所形成的专利“绝对实力”的最好写照。这个于2013年在北京建立的知识产权联盟,其系列专利是以信息菌素基础发明专利为核心形成的专利群,加快了新一代抗生素专利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步伐。
“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的手段,是我们推动知识产权运用的探索和尝试。”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看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开始谋求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通过“抱团取暖”护航全球发展的方法不失为上策。实际上,北京正是走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建立和运营的前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初公布的56家备案在册的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名单上,北京占据了其中的13家。
与2013年才成立的北京新型抗生素行业知识产权联盟相比,同属北京的北京市智能卡行业知识产权联盟要算行业知识产权联盟中的“老资格”。作为该联盟首席技术专家的所属单位,北京飞天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天诚信)副总经理韩雪峰对行业知识产权联盟的作用感触很多。“早在2005年初,飞天诚信就因被竞争对手在美起诉专利侵权而被迫从竞标中出局。为此,飞天诚信在2009年时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参与建立了北京市智能卡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此后,飞天诚信配合该联盟成立了专利运营公司,进行了智能卡行业专利动态分析研究,提升了行业整体的预警能力。7年后,不仅飞天诚信因加强海外专利布局而与诉讼对手签署了全面和解协议,其所在的北京市智能卡行业知识产权联盟也摆脱了早期单纯“造盾”的模式,开始了“锻矛”的工序。
位于广东省的LED产业专利联盟的秘书长李文玉则认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是为同业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公益性平台,一方面应为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整合产业链各技术领域专家、专业知识产权团队,加强产业上下游的联动,及时应对国内外专利风险,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如果知识产权的创造是源头、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那么这全链条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在当前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要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与经济建设的全面融合。“无论是专利导航,还是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亦或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都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的有效载体,直接让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转型升级方面受益。”陶鑫良说。(文字由崔静思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