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联系我们

        

    ADD:中国 郑州农业路68号
    MOB:13838189110
    TEL:0371-63372578
    EML:gdzscq@126.com
    WEB:
    www.ebtlaw.cn



专利视角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通信设备制造首当其冲

研究表明,对比三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利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发现,应重点支持北京作为“创新中心”和天津作为“制造中心”的强强联合,加强京津在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协同研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河北应遵循协作互补的原则,通过重点发展信号装置技术等优势技术,提供配套产业协同支撑,实现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协作和转移承接。

京津形成强强联合

截至2013年底,京津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有效专利总量达9.4万件,是京津冀三地专利资源保有量最大的行业。其中,北京拥有8.2万件有效专利,占三地该行业专利资源总量的87%,超过天津市、河北省的专利资源总量。从全国范围看,北京在该行业的有效专利量仅次于广东,位居第二位,是排名第三江苏省的近4倍,约占全国该行业专利总量的26.93%,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北京在该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比位居全国第一位,远高于紧随其后的上海和广东,约为上述两地的1.4倍。

截至2012年底,京津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高达4969.79亿元,是当地行业平均规模的2倍多,是三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天津该行业总产值为2558.62亿元,占三地该行业总产值的51.5%,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同时,天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为5.62%,高于全国平均值。

与京津相比,河北的专利和产业均不具备优势。2013年底,河北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有有效专利4595件,约为北京的1/20、天津的3/5,在全国居第12位,处于中游水平;而河北该行业的产值仅有356.3亿元。

产业技术层面分析

北京与天津在技术关注点和发展方向上具有较强一致性,具备协同研发的基础。从技术层面分析发现,北京和天津的专利资源主要集中在通信系统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等技术领域,尤其是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点布局了较多数量的专利。近年的专利布局趋势突出表现为向现有设备维护、测算等技术领域延伸。其中,北京在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运行的一般措施(F16)、核算装置(G06)、天津在电通信技术(H04)、测量、测试(G01)等技术点的专利资源年增速均超过40%,意味着京津两地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领域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河北与京津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具备对接协作的基础。区别于京津,河北的专利资源主要集中在基础电子元件制造领域,尤其是磁体、电感、半导体器件、电数字数据处理等技术点,并已开始关注信号装置等技术的研发。但是,河北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领域增速最快的两个领域磁体、电感;磁性材料的选择(H01F),半导体器件(H01L)的专利资源年增长率不足20%,相对京津技术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三地创新主体分析

从专利申请人类型看,京津冀三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的研发主体均为企业,其有效专利占当地有效专利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3.03%、68.14%和60.05%。其中,依托北京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也成为北京专利产出和储备的重要主体,其拥有的有效专利量占当地专利资源量的比重高达31.69%;而天津、河北高校及科研院所拥有的专利资源量则少得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的个人专利占比高达19.74%,意味着其技术创新水平整体较低。

三地排名靠前的创新主体中,科研院所和企业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北京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想、大唐移动通信等创新主体,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唐移动通信等近期专利申请较为活跃。天津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三星光电子、曙光信息、汉柏科技等创新主体,其中三星光电子、曙光信息等企业近期专利申请较为活跃。河北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第四十五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和燕山大学、保定天威、英利能源、国家电网公司等创新主体,其中,保定天威、英利能源等企业近期专利申请较为活跃。

版权所有:郑州光大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郑州农业路68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3372578     豫ICP备150233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