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时,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下称申锡公司)与2家世界高空作业机械行业巨头——赛开利公司和达克泰集团的外观设计侵权诉讼已在美国内华达州地方法院走到了最后的流程阶段。在历时近800天、花费180多万美元诉讼费、搜集整理了1900多页企业研发原始记录后,整个案件的进程无疑已朝着有利于申锡公司的方向发展。
已是成竹在胸的申锡公司在这时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在德国慕尼黑开展的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展会——德国宝马展上。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此次展会结束之后,申锡公司的竞争对手又一次在德国科隆法院提起针对申锡公司产品的外观设计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诉讼。这一次的对手,换成了另一家在德国及欧盟市场上占据相当份额的Tractel Greifzug GmbH公司。
在应诉中转变观念
申锡公司是一家集高空吊篮、擦窗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空作业机械行业领军企业。2008年前后,其产品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3月,申锡公司赴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工程机械展。就是在这次展会上,申锡公司收到了美国法院的一纸传票,赛开利公司和达克泰集团诉称申锡公司制造的高处作业吊篮的核心部件——LTD630提升机外观设计涉嫌侵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起诉申锡公司的两家跨国集团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高空作业机械制造商,这样的正面交锋使申锡公司陷入了应诉还是回避的艰难抉择:不应诉,对方将会在全球更多区域提起侵权诉讼,申锡将面临着无休止的国际争端;应诉了,则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诉讼成本,在不熟悉的国家打一场胜负难卜的国际官司的风险很高。
“创业之初,传统的经营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专利是可有可无的;而经历了这次诉讼风波,企业上下都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申锡公司行政部负责人顾薇薇表示,“申锡公司深知此次诉讼对企业自身乃至国内高空作业机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意义,因此风险再大,也必须选择应诉。”
此后,申锡公司多名工程师及关键人员多次往返中美两地,并几度前往香港与原告律师交涉,搜集整理了企业科研开发的1900多页原始记录,终于在涉诉提升机的外观是否具有功能性这一案件的关键点上找到了突破。2010年10月,美国内华达州地方法院驳回了原告对于申锡公司侵犯其外观设计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诉讼请求,申锡公司胜诉。
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也正是基于知识产权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胜诉国际巨头积累的自信,当2010年申锡公司在德国宝马展后再遇涉外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Tractel Greifzug GmbH公司提出的涉诉部件依旧是与申锡公司的提升机产品相关的。面对在德国占有75%以上恒定市场份额的强大对手,申锡公司聘请了具有多年国际知识产权诉讼经验的资深律师应诉。与此同时,申锡公司还合理利用知识产权规则,围绕原告提出的其所拥有的在西班牙获权的涉诉专利向德国法院申请管辖权异议,之后又在西班牙进行充分的举证和法庭辩论。时至2015年9月,西班牙当地法院判决宣告对方涉诉专利权无效,申锡公司在7年内取得了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的“两连胜”。
在顾薇薇看来,如果说对抗国际行业巨头的胜诉让申锡公司意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那么以此为鉴加快完善企业的研发创新流程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则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申锡公司一方面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多点悬吊平台、用于吊篮的气动提升装置等核心技术积极提交专利申请,另一方面还不断创新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运作模式,力求在保障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人员、制度和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基于流程控制的标准化管理,使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企业从研发采购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之中。
依靠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作为中国吊篮产业领军企业之一的申锡公司经历了在国际市场“破茧成蝶”的过程,其知识产权工作经验愈发丰富、知识产权实力不断提升。其间,申锡公司在2012年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专利拥有量超过了60件,其中发明专利10余件,企业的专利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工作的积累,在两次涉外诉讼中做到了事半功倍、厚积薄发,也让我们自身对知识产权的作用有了更多的思考。”顾薇薇说,“国内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无疑是赢得主动的关键。”(本报通讯员 李轲 祁锋)